- 周德;金凤芝;李思媛;李欢;李普;
城市群是典型的土地利用集聚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促进城市群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基于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指数测算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效率动态变化情况,并提出优化土地利用效率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土地利用效率平均值为0.458,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存在两头低、中间高的空间格局特征。3)长三角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为1.065,整体上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有所提升。4)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全局莫兰指数均大于0,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未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路径主要包括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土地利用政策、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发挥空间集聚效应等,以实现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v.43;No.182 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周璐红;张怡琳;
为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县域规划,选择秦岭山区的镇安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三维魔方法、四象限法,进行农业种植、城镇开发与生态保护功能分区,根据整治适宜性与迫切性进行次序分区,叠加识别优势区。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中农业种植区、城镇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占比为50.16%、11.87%和37.97%,分别集中于县域东南部、中心交通要塞地带和西部区域。2)国土空间次序分区中优先、重点、适度、暂缓整治区占比分别为23.30%、34.57%、12.08%、30.06%,分别集中于永乐街道、县域西部、县域东南和回龙镇、县域中东部区域。3)综合整治分区结果:农业优先种植区集于中南部,宜高效发展农业生产;城镇优先开发区位于永乐街办,紧邻农业优先发展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生态优先保护区位于木王镇、月河镇,发展农田生态,促进生态保护区建设,达成生态生产经济综合提升。
2025年04期 v.43;No.182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京忠;辛振华;杨萌萌;谢潇;薛冰;
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对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平顶山市为例,基于GIS和PLUS模型,分析了2000—2020年间其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城市转型政策的实施,探索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在空间优化发展情景下,预测了平顶山市在2030年的土地利用态势。结果表明:1)平顶山市的土地利用主要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占全部面积的96.4%。2000—2015年,耕地变化量保持稳定,林地变化量逐期减少,建设用地变化量逐期增加。2015—2020年,耕地变化量剧减,林地变化量持续稳定,建设用地变化量则出现下降。2)坡向、距市区距离、距县区距离等12个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为明显。3)PLUS模型在土地利用模拟预测中总体精度超过90%,Kappa系数高达0.9以上,适用于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的土地利用模拟。4)通过分析发现政策因素是土地利用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应注重政策的科学合理性。
2025年04期 v.43;No.182 6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霏;周玉;陈银银;梁甜;
长江经济带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带,探究土地利用-产业-交通-环境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耦合协调机理,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析2006—2021年研究区土地利用-产业-交通-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6—2021年土地利用-产业-交通-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持续递增及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分布格局;2)下游、上游-下游分别是区域内与区域间差异中最为显著的,造成总体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区域间差异;3)资源集聚能力是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2025年04期 v.43;No.182 74-8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